MLF 淡化政策利率色彩:解读央行货币政策新动向

元描述: 深入剖析 MLF 淡化政策利率色彩的背景、影响和未来趋势,解读央行货币政策新动向,分析 LPR 报价单独下调的可能性,并提供专家观点和市场预测。

近年来,央行通过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引导市场利率,其中中期借贷便利(MLF)作为重要的工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随着市场利率环境的变化和政策目标的调整,MLF 的政策利率色彩正在逐渐淡化。本文将深入探讨 MLF 淡化政策利率色彩的背景、影响和未来趋势,并分析 LPR 报价单独下调的可能性,为读者提供对央行货币政策新动向的解读。

MLF:从“量多价高”到“淡化政策利率色彩”

MLF 的“淡化政策利率色彩”并非突然而至,而是央行在完善利率市场化调控机制过程中,逐步推进的结果。回顾过去,MLF 作为基础货币投放的重要工具,其利率曾被视为中期市场利率的“锚”,引导着整个市场利率体系。然而,随着市场利率环境的变化,MLF 利率与同期限市场利率走势出现偏差,MLF 与 LPR 之间的“脱钩性”也逐渐显现。

“缩量平价”续作:市场流动性充裕,银行需求不高

近期,MLF 投放量较低,总体处于缩量或等量续作状态。7 月 15 日,央行开展 1000 亿元 MLF 操作,而 7 月 MLF 到期量为 1030 亿元,延续“缩量平价”续作,缩量规模为 30 亿元。

为什么央行要“缩量平价”续作?

这背后是受信贷需求偏弱、金融“挤水分”,以及当前监管层强调淡化对数量目标的关注,克服信贷投放的规模情结等影响。

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市场利率偏低,商业银行 MLF 的操作需求不高。 6 月,1 年期商业银行(AAA 级)同业存单到期收益率均值降至 2.07%,较上月下行 2 个基点,已连续 5 个月明显低于 2.50% 的 MLF 操作利率。进入 7 月,截至 12 日,该指标均值为 1.95%,商业银行在货币市场的融资成本较低。

央行引导资金面维持宽松且稳定的状态。 7 月 9 日,央行公告称,将视情况开展临时正回购或临时逆回购操作,临时隔夜正、逆回购操作的利率分别为 7 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减点 20bp 和加点 50bp,这使得市场预期 1.6% 或为隔夜资金利率的隐形下界。此后,DR001 加权平均利率从 7 月 8 日的 1.7545% 下行至 7 月 12 日的 1.6758%;R001 加权平均利率从 7 月 8 日 1.7026% 下行至 7 月 12 日的 1.6758%。

降息:受约束但条件在累积

在商业银行净息差和人民币汇率的内外部双重约束下,7 月 MLF 利率维持不变。

净息差承压,降息会加剧资产端压力。 截至 2024 年一季度末,我国商业银行净息差已降至 1.54% 的历史低位,较上年末下降 15bp,同比下降 20bp。二季度以来,资产荒和贷款利率延续下行,息差依旧承压。若继续降息,资产端的下行压力会相对更大,而息差下行造成的营收和利润缺口,会影响银行的资本补充能力、抗风险能力和持续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政策性降息对债市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另一方面,过于平坦的曲线不利于引导经济预期,使长端利率进一步脱离经济基本面。当前长债利率明显超调,未来降息降的也只能是实体经济的综合融资成本,不代表处于低位的长债利率也要跟随下行。央行也明确表态要保持正常向上倾斜的长债收益率曲线,两者是会统筹考虑的。如果市场参与者将降息视为对长债利率下行预期的印证,将会形成新一轮长债利率下行压力,带来预期与长端利率之间的螺旋下行循环。

人民币汇率也是央行的重要考量。 2023 年以来,中美利差持续倒挂,人民币汇率面临较大贬值压力。目前,中美利差倒挂依旧在 200 个基点左右。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能继续保持在 7.2 左右实属不易,利率调整也需要考虑对汇率的影响。美联储 9 月开启降息的概率大幅提升,但不确定性仍强,且即使开启降息,也会维持高利率在较长的时间。在此背景下,海外货币政策对国内宽松的制约依然较大,需等到政策明确转向之时,才是更合适的调整时机。

降息的条件正逐步积累。 虽然短期内降准、降息难以兑现,但年内仍存落地空间。通胀低迷下实际利率偏高,为激发实体加杠杆意愿,需要继续降低名义利率。6 月 CPI 同比上涨 0.2%,环比下降 0.2%,反映国内有效需求仍不足,物价保持低位,宏观政策实施力度有望进一步增大,促进消费和内需加快复苏。

降准方面,三季度政府债发行节奏将明显加快,11~12 月因国债到期量较低,流动性压力相对变大,同时考虑到四季度 MLF 到期量最高,届时三季度末或四季度可能实施降准,以呵护流动性和缓解央行续作 MLF 的压力。

LPR 报价单独下调可能性上升

MLF 与 LPR 的“脱钩性”逐渐显现。 例如,与同业存单相比,目前,1 年期 AAA-NCD 利率运行在 1.9%~2.0% 之间,与 MLF 利差不断扩大。再比如,近年来 LPR 开始出现独立调整情况,2022 年 8 月以来的几次 LPR 非对称调整,修正 LPR 曲线斜率以释放宽松信号刺激居民购房、企业投资需求。

央行明确表示,未来将聚焦于管好短端利率,淡化 MLF 利率的政策色彩,理顺由短及长的利率传导机制。 央行行长潘功胜在陆家嘴论坛上表示,“未来可考虑明确以央行的某个短期操作利率为主要政策利率,目前看,7 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已基本承担了这个功能。其他期限货币政策工具的利率可淡化政策利率的色彩,逐步理顺由短及长的传导关系。”

LPR 报价将逐步与 MLF 操作利率脱钩,7 月 LPR 报价单独下调的可能性上升。 未来监管层将重点通过发挥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的作用,引导存款利率下调,为下半年 LPR 报价下调铺平道路。

为加强 LPR 报价的有效性,更加贴近市场供需,LPR 可能继续下降。 但考虑到银行息差不断收窄的约束,LPR 报价下调很可能会伴随着新一轮的存款利率调降。预计 LPR 利率在 MLF 利率不变情况下下调 10~15 个基点。

总结:MLF 淡化政策利率色彩,央行货币政策新动向

MLF 淡化政策利率色彩是央行完善利率市场化调控机制的重要举措,意味着央行将更加重视发挥短端利率的引导作用,并逐步理顺由短及长的利率传导机制。

未来,央行将通过管好短端利率,引导 LPR 报价,进而影响整个市场利率体系,最终实现引导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降的目标。

常见问题解答

Q1:MLF 淡化政策利率色彩对市场意味着什么?

A1:这表明央行将更加重视发挥短端利率的引导作用,并逐步理顺由短及长的利率传导机制,最终实现引导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降的目标。

Q2:为什么央行要淡化 MLF 的政策利率色彩?

A2:近年来,随着市场利率环境的变化,MLF 利率与同期限市场利率走势出现偏差,MLF 与 LPR 之间的“脱钩性”也逐渐显现,这使得 MLF 作为中期市场利率“锚”的作用减弱。

Q3:LPR 报价单独下调的可能性有多大?

A3:LPR 报价单独下调的可能性正在上升。央行将通过引导存款利率下调,为下半年 LPR 报价下调铺平道路。

Q4:MLF 未来会退出历史舞台吗?

A4:不排除 MLF 最终会退出历史舞台的可能性。随着 MLF 量逐步缩减,其自身的政策利率地位也会随之削弱。

Q5:央行未来将如何引导市场利率?

A5:央行将更加重视发挥短端利率的引导作用,并通过引导 LPR 报价,进而影响整个市场利率体系,最终实现引导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降的目标。

Q6:未来市场利率走势如何?

A6:未来市场利率走势将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经济增长、通货膨胀、政策导向等。预计市场利率将保持在低位,但可能出现波动。

总之,MLF 淡化政策利率色彩是央行完善利率市场化调控机制的重要举措,标志着央行货币政策的调整方向。 未来,央行将继续通过各种手段引导市场利率,促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