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由中国互联网协会、微博、新浪新闻主办的“数字力量,探索无穹”2023探索大会在北京拉开帷幕。
本届大会汇聚专家学者、企业家等产学界领军人物,围绕数字技术赋能社会经济发展、AI大模型前沿趋势展开分享与探讨。
如何解决科技“卡脖子”问题?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副主任高旭东在主题分享时表示,建立以本土企业和本土力量为主导的创新体系、产业体系和经济体系,这是我们发展的体系基础。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单纯搞引进、消化、吸收。另外,对外开放,把外国企业引进来,这些还要做,但更重要的是建立中国自己的体系。
解决科技“卡脖子”问题也需要有好的经济环境。当前,要大力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以积极的投资实现高速度高质量协同发展。不能把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与高速度发展对立起来,二者可以并行不悖,关键是企业需要提升核心能力,各地也要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
高旭东表示,在国内外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已经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大力发展数字技术、数字经济具有重要意义。他同时认为,一般意义上的互联网思维并不一定适用于所有工业产业。高旭东在大会上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数字技术不能替代行业主导技术或基础技术,只能用来赋能或加速工业企业研发和生产。
高旭东解释说,很多人认为,互联网思维一般是先做出一个不那么完善的产品,通过迅速迭代更新不断完善提高,这种方式在一些领域可能适用,但在工业领域,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不行的。比如一个企业生产高档数控机床,它绝对不会产出不合格或不完善的产品,出售后再根据用户反馈去调整产品,因为对企业而言,一旦卖出不合格的产品,品牌形象就会受到影响,用户的损失也是巨大的。
高旭东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现在有不少互联网企业想为工业互联网提供数字化转型的解决方案,但往往是用互联网思维来做,导致计算机科学家比工业和行业专家有更大的发言权,两者并不完全是平等沟通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数字化转型很难成功。
“因此一定要把互联网思维和工业思维结合起来,数字技术专家和工业专家在共同开发数字化转型方案过程中,要做到真正相互尊重,互相理解。”高旭东说。
科技研发与创新前期投入多、成本高、不确定性强,如何调动企业创新主动性?尤其是预期相对较弱的情况下,一些企业不敢投资扩产,不愿扩大招聘甚至裁员,以降低成本的方式维持经营,如何才能提高企业投资积极性?
高旭东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当前经济增速有一定放缓,行业竞争加剧,领先企业也在努力抢占市场份额,而其他部分企业则面临生存困境,这是市场经济下经济增速放缓通常都会产生的现象。企业需要具备更强的竞争能力才能抢占市场份额,这就需要一些企业快速提升自身竞争优势和竞争能力。
一方面,要想不陷入“信心不足-投资放缓-需求下行-信心不足”这种恶性循环,就需要真正有企业家精神的人愿意在经济周期处于低谷时敢于投资,虽然面临较大风险,但是这种投资策略可以使企业在经济周期回升时获得巨大的领先优势。
高旭东强调,经济周期的低谷往往也是重大机会产生的时候,而且往往只有那些真正具有强烈企业家精神的人能抓住这个机会,其他绝大多数人都只会陷入观望。“比如想要成为世界一流的企业,就可以抓住这个机会进行投资,重视人才招聘以及科技创新和研发,将企业核心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
另一方面,中国经济韧性是比较强的。比如在今年国际贸易遭遇巨大挑战的情况下,前11个月我国的出口依然保持正增长,这在全世界范围内仍是非常亮眼的,这也说明中国经济的潜力和活力好于世界上多数其他国家或地区。这是信心的重要基础,一定要客观分析问题,正确认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