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钱犯罪的最新法律解读:打击治理洗钱违法犯罪三年行动的成果与挑战

元描述: 深入解读“两高”关于办理洗钱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分析三年行动打击治理洗钱违法犯罪的成果和挑战,探讨“自洗钱”入罪的定罪处罚标准,为反洗钱工作提供专业指导。

引言: 洗钱犯罪作为国际公认的严重经济犯罪,近年来呈现出新的趋势和特征,给全球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带来重大威胁。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反洗钱工作,不断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完善监管机制,加大打击力度,取得了显著成效。2024年8月19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两高”关于办理洗钱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旨在进一步规范洗钱犯罪案件办理,提高司法效率,推动反洗钱工作向纵深发展。本文将从此次司法解释的亮点出发,深入解读近年来的反洗钱工作成果,并探讨未来反洗钱工作面临的挑战和应对措施。

洗钱犯罪打击治理三年行动:战果显著,挑战依然存在

近年来,我国检察机关和人民法院积极参与并推动“打击治理洗钱违法犯罪三年行动”,取得了显著成效,洗钱罪案件数量持续上升,体现了对洗钱犯罪严厉打击的决心。

从检察机关方面来看:

  • 2023年全国检察机关起诉洗钱罪2971人,是2019年的近20倍,2024年上半年起诉人数同比上升28.4%,展现出强劲的打击态势。
  • 各地检察机关积极创新反洗钱工作机制,将“一案双查”意识融入办案流程,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配合,共同构建反洗钱工作合力。
  • 除了加大执法力度,检察机关还积极参与反洗钱法治体系建设,推动反洗钱法修订,发布典型案例,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升社会公众的反洗钱意识。

从人民法院方面来看:

  • 三年来,全国法院一审审结洗钱罪案件共计2406件2978人,案件数量持续上升,反映出打击治理洗钱犯罪行动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效。
  • 洗钱上游犯罪类型相对集中,主要集中在毒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金融犯罪等领域,占比超过八成,说明洗钱犯罪与上游犯罪案件数量和类型之间存在不平衡,打击力度仍需进一步加强。
  • 洗钱手段复杂多变,不断翻新,虚拟币、游戏币、跑分平台、直播打赏等成为新型洗钱载体和方式,地下钱庄仍是洗钱的主要通道,对打击洗钱犯罪提出了新的挑战。

尽管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洗钱犯罪形势依然严峻,面临着诸多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 洗钱上游犯罪类型多样化和隐蔽化: 除了传统的毒品犯罪、金融犯罪等,洗钱上游犯罪还包括网络诈骗、电信诈骗、非法集资等新型犯罪,犯罪手法日益隐蔽,跨境洗钱活动增加,给案件侦办和打击带来巨大挑战。
  • 洗钱手段不断翻新升级: 虚拟货币、游戏币、网络支付平台、社交平台等新兴技术的应用,为洗钱犯罪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手段,使洗钱活动更加隐蔽、高效,给传统反洗钱手段带来考验。
  • 跨境洗钱活动日益猖獗: 洗钱犯罪越来越呈现出跨国、跨区域的特点,犯罪分子利用跨境资金流转的复杂性,逃避监管,给打击洗钱犯罪带来了新的难度。

面对这些挑战,反洗钱工作需要不断创新,加强与国内外反洗钱机构的合作,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监管力度,才能有效打击洗钱犯罪,维护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

“两高”司法解释:聚焦“他洗钱”认定和“自洗钱”定罪处罚

此次“两高”司法解释针对洗钱犯罪的认定和处罚,给出了一系列具体指引,特别是在“他洗钱”认定和“自洗钱”定罪处罚方面做出了重要规定。

关于“他洗钱”认定,司法解释明确了“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主观要件,并结合司法实践提出了具体把握标准:

  • 认定“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要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全面审查行为人接触、接收的信息,经手他人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情况,资金账户交易行为等异常情况。
  • 应当从多角度审查认定行为人是否属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结合行为人职业经历、与上游犯罪人员之间的关系等因素,形成关于其主观认知的内心确信。
  • “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是指对上游犯罪事实的概括认知,而非对具体犯罪事实或罪名的判断。
  • 对于有证据证明行为人确实不知道系七类上游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来源和性质的,则应当否定先前的推定意见,依法认定不构成洗钱罪。

关于“自洗钱”定罪处罚,司法解释明确了主客观相一致原则、禁止重复评价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为司法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意义:

  • 认定“自洗钱”犯罪,行为人必须要具有洗钱的故意和洗钱的行为,否则不能认定。对于上游犯罪的自然延伸行为,不属于单独的洗钱行为,不具有刑事可罚性,不能认定洗钱罪。
  • 对同一犯罪构成事实不能在同一层面作重复评价。对于属于上游犯罪行为的一部分或者与上游犯罪行为存在交叉的洗钱行为,不能作重复评价。
  • 对“自洗钱”行为定罪处罚,不但要考虑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也要考虑数罪并罚所判处的刑罚是否符合罪责刑相适应,还要考虑案件对刑法体系和司法实践的影响和效果。

对于“自洗钱”案件的定罪处罚,司法解释没有给出明确的结论,而是留待司法实践继续研究,并通过发布典型案例或者指导性案例,加强业务指导,统一裁判标准。

反洗钱工作展望:加强协作,完善机制,提高效率

反洗钱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才能取得最终胜利。

未来反洗钱工作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 加强国际合作: 加强与国际反洗钱组织合作,分享经验,共同打击跨境洗钱活动。
  • 完善法律法规: 不断完善反洗钱法律法规,及时修订法律法规,适应洗钱犯罪的新趋势和新特点。
  • 加强监管机制: 加强对金融机构、支付机构等重要领域的监管,完善监管机制,提高监管效率。
  • 提升科技水平: 加强反洗钱科技建设,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反洗钱效率和精准度。
  • 加强宣传教育: 加强反洗钱宣传教育,提高社会公众的反洗钱意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总而言之,反洗钱工作是一场持久战,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最终胜利。

常见问题解答

1. 哪些行为属于洗钱行为?

洗钱行为是指将违法所得转化为合法财产的行为,包括以下几种:

  • 掩饰、隐瞒来源: 将违法所得的来源进行掩饰,使其看起来像是合法所得。
  • 转移、转换: 将违法所得转移到其他账户或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转换,使其难以追踪。
  • 利用、处置: 将违法所得用于投资、消费等合法目的,使其合法化。

2. 与洗钱相关的上游犯罪有哪些?

根据《刑法》第一百九十一条的规定,洗钱罪的上游犯罪包括以下七类:

  • 毒品犯罪
  • 贪污贿赂犯罪
  • 走私犯罪
  • 恐怖活动犯罪
  • 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
  • 偷税罪
  • 逃税罪

3. 如何识别洗钱行为?

识别洗钱行为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 资金来源不明: 无法解释大额资金的来源,或资金来源疑点重重。
  • 资金流动异常: 资金流动频繁,或存在频繁的跨境资金流动。
  • 交易行为可疑: 交易方式、交易金额、交易对象等存在明显异常。

4. 发现洗钱行为应该怎么办?

发现洗钱行为应该及时向公安机关或相关部门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

5. 洗钱罪的处罚标准是什么?

洗钱罪的处罚标准根据犯罪情节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具体包括:

  • 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 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
  • 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6. 如何防范洗钱风险?

防范洗钱风险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 加强自身风控: 金融机构、支付机构等要加强自身反洗钱机制建设,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风险评估,及时识别和处置洗钱风险。
  • 加强信息共享: 加强信息共享,及时通报可疑交易信息,提高反洗钱效率。
  • 提升安全意识: 社会公众要提高反洗钱意识,了解洗钱的危害,积极配合相关部门打击洗钱犯罪。

结论

洗钱犯罪是跨国犯罪的一种重要形式,它严重危害国家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加强反洗钱工作。此次“两高”司法解释的发布是反洗钱工作的重要里程碑,为打击洗钱犯罪提供了新的法律依据和司法指导。未来,需要进一步完善反洗钱机制,加强国际合作,提升科技水平,才能有效防范洗钱风险,维护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