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风云变幻:政策验证与板块分化下的投资策略

元描述: 港股市场近期出现震荡回落,本文将从政策验证期、信用周期、板块分化等角度分析港股未来走势,并提出四大投资主线,助力投资者抓住市场机会。

引言: 港股市场在10月初一度受政策利好推动上涨,但之后出现震荡回落,引发市场对于未来走势的担忧。然而,仔细分析市场动向,发现港股行情已迈入政策验证期,这并非市场悲观信号,而是考验政策效力的关键阶段。本文将结合宏观视角和微观视角,深入分析港股未来走势,并提出四大投资主线,帮助投资者在市场波动中抓住投资机会。

政策验证期的市场演绎:

港股行情从政策拐点期的快速上涨,过渡到政策验证期的震荡调整,这并非偶然。回顾历史,持续的权益资产价值重估行情通常会经历政策拐点期、政策验证期和盈利驱动期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对应着不同的市场特征和资金属性。

第一阶段:政策拐点期

政策拐点期主要由交易型资金主导,市场对政策利好充满预期,指数快速上涨。比如2019年1-2月,中美贸易磋商释放积极信号,叠加民营企业融资政策转宽,中国资产重估行情启动,个人投资者和杠杆资金推动指数快速上涨。

第二阶段:政策验证期

这一阶段,监管引导交易型资金情绪降温,市场开始关注政策效力,由快涨转为震荡上行。以2019年4月为例,监管引导过热的个人投资者及杠杆资金情绪降温,市场开始关注信用周期指标的改善,以M1-M2剪刀差、新增社融等指标衡量的信用周期指标止跌回稳,价格周期拐点预期逐步形成,增量资金主要来自于外资及内资机构资金。

第三阶段:盈利驱动期

信用周期进入快速上行阶段,市场开始计入价格水平及企业盈利强复苏预期,交易型资金和配置型资金共同涌入资本市场,行情上行斜率再次加快。2020年7月,伴随着中美共振式货币+财政宽松,信用周期由平稳运行转向快速上行,市场迈入第三阶段,行情上行斜率再次加快。

当前港股正处于第二阶段:政策验证期

9月24日至10月8日,政策拐点确立,交易型资金快速涌入,推动指数单边做多。10月8日单日,融资资金净流入1075亿,两融成交占比接近12%,以小单估算的个人投资者净流入1100亿。市场过热风险“初露苗头”,业界人士适时引导市场降温,标志着行情阶段的转换。

信用周期能否企稳是关键:

未来港股行情震荡运行的方向,取决于信用周期能否在政策组合拳带动下由下行趋势转向企稳阶段,类似于2019年4月之后的走势。

财政政策将成为关键:

信用周期的改善,需要货币政策、地产政策、财政政策共同驱动。目前,货币与地产政策的部署已渐次落地,进入政策效力验证阶段。投资者,尤其是近期开始重新关注中国资产的外资主动配置型投资者,将目光集中于财政政策的部署。

财政政策的三个重要观察点:

  • 中央政府加杠杆的意愿: 10月12日财政部新闻发布会明确表示,中央财政还有较大的举债空间和赤字提升空间,肯定了财政积极发力的决心。
  • 短中长效财政机制的部署: 发布会重点强调了长效机制,拟加力支持地方化债、发行特别国债支持国有大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同时,也提到了“通过采取综合性措施,可以实现收支平衡,完成今年预算目标”,表明财政有足够的韧劲应对短期挑战。
  • 财政开支投向结构: 发布会重点谈到了化债、地产收储和部分民生部署(高等教育等),但投资者较为关注的消费领域(生育/低收入群体等方面)的潜在部署则有待进一步政策观察。

财政政策的未来走向:

紧密跟踪10月下旬或11月上旬召开的人大常委会议,观察财政、货币、地产政策的联动配合情况。若政策能够形成强力的联动式配合,则信贷企稳可期,市场震荡中枢有望向上抬升。

板块分化将加剧:

尽管指数高斜率的阶段过去,但在市场热度回归之后,板块结构性的机会相比于此前可能更为活跃,板块分化可能在这一阶段加大。

回顾2019年:

2019年1-2月市场底部启动时,无论是A股还是港股,市场均呈现主要板块共振式上涨的β型行情,主要板块之间的行情趋势差异相对较小。但迈入第二阶段政策验证期(信贷企稳期)后,主要板块开始呈现大分化走势。2019年4月至2020年6月,行业估值分化系数从历史中枢水平上升至历史高位,其中,A股TMT板块、A股消费、港股互联、港股医药板块延续并扩大了此前的强势表现,而A股金融、周期、稳定,港股高股息、大众消费板块则表现相对乏力。

把握板块分化的投资机会:

当前行业估值分化系数已从历史低位回归至常态区间下沿。若本轮行情能够在信贷企稳的加持下,迈入震荡上行的趋势中,则或可预见,板块间的估值分化有望进一步拉大。因此,需要从宏观视角和微观视角分析,寻找哪些板块有望在重估行情第二阶段“乘胜追击”,哪些投资主线值得重点把握。

宏观视角:三大交易机会

尽管美国大选等低预测度变量仍存,但中期内有三个具备“相对能见度”的交易机会值得深挖。

  • 降息交易: 随着美债利率来到4%,海外贴现率向中性位置回归的判断胜率提升,医药及港股互联网板块等美债利率敏感型+盈利预期改善型行业或受益。
  • 景气交易: 三季报期来临,投资者聚焦业绩,中国G端与海外B端加杠杆的交集品种——中游资本品,既受益于设备更新或新基建投资,受益于外需上行,其中工程机械、工控自动化、电网设备、光通信景气上行趋势突出。
  • 政策交易: 若市场震荡中枢向上,信贷复苏不可缺席,地产链及内需消费或有风险溢价重估机会。

微观视角:寻找盈利估值错配

9月下旬以来,主动配置型外资连续两周净流入中国权益资产,结束了此前长达15个月的持续净流出。外资配置盘对中国资产的关注度回归,意味着中国核心资产有必要置于全球估值框架下重新审视。

以中国和海外龙头的前向12个月PB-ROE框架衡量:在经过了第一阶段估值修复后,中国红利类资产与海外估值接轨,而互联网、医药、地产链、内需消费、出口链整体较海外可比龙头仍均具备显著性价比,其中电商、医疗器械、消费建材、啤酒、纺服性价比尤其突出。此外,若从自身纵向公募筹码和估值水位来看,地产链、内需消费、医药公募筹码分位数较低且盈利改善预期计入程度不高。

配置建议:四大投资主线

  • 降息交易: 首要受益板块为医药及港股互联网。
  • 景气交易: 突出方向为设备更新/新基建+外需上行双向驱动的中游资本品(工程机械、工控自动化、电网设备、光通信)。
  • 政策交易: 地产链。
  • 盈利估值错配: 国际比较及纵向比较均有性价比的地产链、内需消费、医药。

AH相对性价比:

华泰证券维持港股略胜A股的判断,基于港股盈利预期趋势较A股占优,三季度以来前者盈利预期持续上修(受互联网、高股息及医药板块推动),后者仍在下修(9月以来下修斜率放缓),AH溢价处于合理区间靠上位置。

总结:

港股市场正处于政策验证期,市场波动将更加频繁。投资者需要保持冷静,深入分析市场动向,把握投资机会。本文从宏观视角和微观视角分析了港股未来走势,并提出四大投资主线,希望能够帮助投资者在市场波动中抓住投资机会,取得理想的投资回报。

常见问题解答:

  1. 港股市场未来走势如何?

    港股市场未来走势将取决于信用周期能否在政策组合拳驱动下企稳,若政策能够形成强力的联动式配合,则信贷企稳可期,市场震荡中枢有望向上抬升。

  2. 哪些板块值得关注?

    建议关注四大投资主线:降息交易、景气交易、政策交易、盈利估值错配。

  3. 港股和A股哪个更具投资价值?

    华泰证券维持港股略胜A股的判断,基于港股盈利预期趋势较A股占优,AH溢价处于合理区间靠上位置。

  4. 如何应对市场波动?

    保持冷静,深入分析市场动向,把握投资机会,不要盲目追涨杀跌。

  5. 投资港股需要哪些准备?

    需要了解港股市场的基本知识,包括港股市场的特点、交易规则、风险控制等。

  6. 如何选择合适的投资策略?

    需要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投资目标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投资策略。

结语:

港股市场充满机遇和挑战,投资者需要保持敏锐的观察力和理性的投资策略。本文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前,应仔细评估风险,并咨询专业人士的意见。